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忻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委、办、局:

  《忻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46        

  (此件公开发布)

忻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十四五”时期忻州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确保实现2025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根据《山西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晋政办发〔2021〕93号,以下简称《纲要》)和忻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意义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实施《忻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通力合作、协同推进,各项工作任务如期完成。在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中,科学普及深入开展,科普资源不断丰富;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扎实推进,覆盖面不断扩大;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科技新媒体传播能力大幅增强,科普活动品牌效应日益凸显;通过整合共建社会科普资源,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初步形成;按照“党的领导、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社会协同、开放合作”的建设模式,公民科学素质工作大联合大协作的机制不断完善,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2020年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十三五”末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7.9%,为我市转型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要看到,目前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2020年我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9.32%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不能充分支撑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主要表现在: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偏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优质科普资源供给不充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经费不足;体制机制和组织方式尚不完善;传播方式和传播能力有限,弘扬科学精神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组织领导、条件保障等有待加强。

  “十四五”时期,是忻州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和全方位推动忻州高质量发展的奋斗目标,更加需要科学素质建设在我市建设经济特色新区、保障改善民生、加快绿色发展等方面担当重要使命。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科学素质作为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忻州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开放发展前沿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四个面向”和高水平自立自强,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着力打造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科学素质建设生态,进一步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加快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和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二)基本原则

  突出科学精神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传递科学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加强理性质疑、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建设,坚定创新自信,形成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坚持协同推进。强化政府推动、投入保障,激发高校、院所、企业、基层组织、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活力,激发全民参与积极性,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新格局。

  深化供给侧改革。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突出价值导向,创新组织动员机制,强化政策法规实施保障,推动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等创新提升,提高科普的知识含量,满足全社会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

  扩大开放合作。探索科普事业和产业政策支持,科技创新资源科普化,组织开展各类科学素质交流,积极参与全省及发达地区人文交流和科学素质活动,推动经验互鉴和资源共享。

  (三)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5%,城乡、区域、群体间科学素质发展不平衡问题得到明显改善,“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得到充分落实,全市科普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基本形成,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普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公众科学意识和科学技术运用能力显著增强,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

  三、提升行动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养理性思维,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的技能,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提升。“十四五”时期,重点实施5项提升行动。

  (一)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通过举办宣讲报告、讲述科学家故事、举办科学家精神主题展览、开设科学家精神主题班会等形式弘扬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和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精神,激励广大青少年树立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一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市教育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配合)

  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引导变革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保护学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和想象力。引导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完善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规范科学教室建设,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落实科学课程要求,配齐配强科技辅导员。加强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备,加大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市教育局牵头,市科协、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团市委等单位配合)

  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完善高校科学基础课程建设,加强科学素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增强大学生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广泛组织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等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大学生创新创造创业热情。组建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队伍,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进社区、进中小学校、回家乡开展科普教育宣传活动。(市教育局牵头,市科协、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团市委等单位配合)

      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计划。强化科技人才培养机制,探索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建立科学、多元的发现和培育机制,对把科技创新要素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活动、青少年高校科学营、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等活动,提高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青少年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市科协、市教育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团市委、妇联、日报社等单位配合)。

  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实施馆校合作行动,引导中小学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场所广泛开展各类学习实践活动。组织引导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面向青少年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科技节、科学营、科技小论文(发明、制作)等科学教育活动,积极推进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提高家长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推动学校、社会和家庭协同育人。(市教育局、市科协牵头,市科技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农业农村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市气象局、市妇联等单位配合)

  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加强新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中小学教师尤其是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的科学教学能力。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大科学教师线上培训力度,加强薄弱环节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市教育局牵头,市科协、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配合)

  (二)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树立相信科学、和谐理性的思想观念。因地制宜打造符合农民审美习惯、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倡导文明生活,重点围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移风易俗等,深入开展农村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引导农民破除迷信、相信科学,养成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生产生活习惯,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美丽乡村,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强对中老年人、妇女和留守儿童的人文关怀。(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乡村振兴局、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应急局、日报社、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配合)

  大力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围绕乡村振兴,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展农民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等级认定、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有针对性地、分层分类开展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人才、乡村科技人才、农村干部等重点人群的科技教育培训。举办面向农民的技能大赛、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等。发挥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的引领作用,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和科普服务能力。实施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帮助农村妇女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科协、市乡村振兴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妇联、市卫健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旅局、市应急局、市气象局等单位配合)

  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培育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创新“领头雁”。围绕我市有机旱作农业杂粮高产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杂粮、中药材、肉制品、饮品、酿品、功能食品等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农技推广部门的作用,着力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推广科技小院、专家大院、院(校)地共建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田间学校等方式开展科技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引导专业技术学(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设施导入小农户,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乡村振兴局、市科技局、市科协、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旅局等单位配合)

  (三)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传承发扬“创新报国、自立自强”的情怀和担当,以“中国梦·劳动美”“最美职工”“巾帼建功”等活动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和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市总工会牵头,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人社局、日报社、市科协、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配合)

  实施技能中国创新行动。通过技能竞赛活动助推工人职业技能提升。围绕提升产业工人职业技能行动,开展多层级、多行业、多工种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建设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全面提升产业工人专业素质,发现、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组织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开展“五小”“讲比”等群众性创新活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推动“六新”突破,更好服务忻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市总工会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市生态环境局、日报社、团市委、市科协等单位配合)

  实施职业技能和科学素质双提升行动。促进“科创中国”与职业技能提升有效融合。充分发挥“科创中国”平台作用,以提升技能素质为重点,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的双促进机制。面向产业工人,在职前教育和职业培训中进一步突出科学素质、安全生产、实用技能学习,开展多种形式就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培训,健全职业教育、就业培训、技能提升相统一的产业工人终身技能培训制度。进一步加大对重点行业和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训力度,为我市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输送专业人才。(市人社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卫健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日报社、团市委、市总工会、市妇联、市科协等单位配合)

  (四)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实施智慧助老行动。聚焦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融入智慧社会的需求和困难,依托老年大学(学校、学习点)、社区科普站点、养老服务机构等,普及智能技术知识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民政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卫健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市科协等单位配合)

  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依托医疗卫生机构,推动老年人健康科普进社区、进乡村、进机构、进家庭,开展健康大讲堂、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合理用药、应急处置等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充分利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阵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科普服务,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扩展老年人健康科普的“服务半径”。(市卫健委、市民政局牵头,市科协、市委宣传部、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市文旅局、日报社、市总工会、市妇联等单位配合)

  实施银龄科普行动。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大力发展老年协会、老科协等组织,充分发挥老专家在咨询、智库等方面的作用。发展壮大老年志愿者队伍,组建老年志愿服务队,在社区、农村、青少年科普中发挥积极作用,实现老有所为。(市民政局、市科协牵头,市卫健委、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市气象局、日报社、市妇联等单位配合)

  (五)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切实找准将新发展理念转化为实践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履职水平,强化对科学素质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断增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领,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市委组织部牵头,市委宣传部、市人社局、市科协、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文旅局、市应急局等单位配合)

  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多渠道运用智能化、数字化手段,利用学习强国、山西干部在线学院和报告讲座等形式,扩大科普信息覆盖面,满足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多样化学习需求。认真贯彻执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公务员培训规定》,加强前沿科技知识和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学习,突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培养,把握科学发展规律,树立科学执政理念,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大力开展面向基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特别是脱贫地区干部的科学素质培训工作。(市委组织部牵头,市科技局、市科协、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生态环境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应急局等单位配合)

  在领导干部考核和公务员录用中落实科学素质要求。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任职考察、考核中,融入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内容。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和任职考察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要求并有效落实。(市委组织部牵头,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市生态环境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应急局、市发改委、日报社、市科协等单位配合)

  四、重点工程

  着力解决科普供给能力不足问题,锻长板、补短板,构建主体多元、手段多样、供给优质、机制有效的科学素质建设体系,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十四五”时期实施5项重点工程。

  (一)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鼓励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专项、基金)项目承担单位、人员结合科研任务开展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创新成果科普服务评价,推动在相关科技奖项评定中列入科普工作指标,将科普工作实绩作为科技人员职称评聘条件。(市科技局牵头,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市应急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科协等单位配合)

  推动科技资源面向大众普惠机制。围绕特色产业引导支持企业建设科普展示馆,不断提升企业科普服务职能。开展院士专家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等科普活动。支持指导高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大学生创业园区等利用科技资源开展科普工作、开发科普资源,向公众开放科技类设施,有效发挥科技资源的科普作用。(市科技局牵头,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卫健委、日报社、市教育局、市科协等单位配合)

  强化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弘扬科学家精神,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科技界优秀典型、生动实践和成就经验,激发全社会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加强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建设,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守社会责任,自立自强,建功立业,成为践行科学家精神的表率。广泛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先进人物典型事迹,通过事迹宣讲、培训教育、示范带动等增强科技人员科普能力,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主动、及时、准确发声。(市科协牵头,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市应急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总工会、市妇联、日报社等单位配合)

  (二)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实施繁荣科普创作资助计划。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科普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手段在科普中的广泛深入应用。繁荣科普创作,推动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支持相关单位、社会机构和个人开发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的网络科普资源,支持面向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转型发展重大需求、群众生命健康等题材开展科普创作,支持科普创作人才培养和科普文艺创作。打造“科普忻州”品牌,推进优质科普内容生产汇聚和传播服务。(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牵头,日报社、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文旅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气象局等单位配合)

  实施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提升计划。推进报刊、音像、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鼓励公益广告增加科学传播内容,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全媒体传播。全市主要媒体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增加科普内容,增设科普专栏,大力发展新媒体科学传播。引导媒体从业人员提升科学传播能力,增强科学传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鼓励引导团队及个人利用微信、微博和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形成数字化科学传播矩阵,满足不同类型科普需求。(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牵头,日报社、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应急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旅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气象局等单位配合)

  实施智慧科普建设工程。建设即时、泛在、精准的信息化传播网络,推进科普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深度融合,强化需求感知、用户分层、情景应用理念,推动传播方式、组织动员、运营服务等创新升级。强化“科普中国”落地应用,加强“科普忻州”云平台建设,推动科普信息化与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等深度融合,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农村倾斜。(市科协牵头,日报社、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配合)

  (三)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加强科普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使用。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政府引导、多渠道投入,积极推进实体科技馆建设,增加基层科普设施总量,完善全市科普基础设施布局,提升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促进科普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实现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规范化。(市科协、市财政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教育局等单位配合)

  建设现代科技馆体系。推动科技馆与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融合共享,打造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前沿科技体验基地、公共安全健康教育基地和科学教育资源汇集平台。推进数字科技馆落地应用,加强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社区科技馆建设,实现资源配置和服务广覆盖。(市科协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市应急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文旅局、市气象局等单位配合)

  大力加强科普基地建设。深化科普教育基地创建活动,构建动态管理和长效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建立科普教育、研学等基地,提高科普服务能力。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开展科普活动,拓展科普服务功能。引导和促进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机场、车站、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强化科普服务功能。以市场化机制调动社会力量,结合忻州人文特点,将科普融入黄河文化、温泉休闲、红色主题、动感体验、长城遗址等旅游品牌建设中,形成具有独特性的科普研学资源。(市科协、市科技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市应急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文旅局、市气象局等单位配合)

  (四)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广泛开展群众性经常性科普活动。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科技工作者日、双创活动周、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点科技科普活动,增进公众对科技发展的了解和支持。动员各级各类科协组织、科技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大中小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社区等社会各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面向学校、社区、农村、企业、家庭等广泛开展贴近生产生活的主题性、群众性科普活动。(市科协牵头,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市文旅局、市气象局等单位配合)

  建立应急科普宣教协同机制。建立应急科普部门协同机制,坚持日常宣教与应急宣传并举,纳入各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体系。建立应急科普专家队伍,提升应急管理人员和媒体人员的应急科普能力。储备和传播优质应急科普内容资源,有效开展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主题科普宣教活动,全面推进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突发事件发生时,各地各部门密切协作,统筹力量直达基层开展应急科普,及时做好政策解读、知识普及和舆情引导等工作。(市科协、市委宣传部、市应急局牵头,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卫健委、市气象局、日报社、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配合)

  完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为阵地,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动员学校、医院、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组建科技志愿服务队,建立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推进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推广群众点单、社区派单、部门领单、科技志愿服务队接单的订单认领模式。(市科协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市文旅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配合)

  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开展全国和省级科普示范县(市、区),省级科普示范社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创建活动。在社区图书馆、社区党建等综合服务设施平台拓展科普服务功能。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双创活动周、食品安全宣传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碳达峰碳中和宣传等活动,增进公众对科技发展的了解和应用科技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市科协牵头,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市文旅局、市气象局等单位配合)

  加强专职科普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力度,壮大科普场馆、科普基地、新媒体科普、科学传播等领域专职科普人才队伍。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设立科普专兼职岗位。(市科协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市气象局、日报社等单位配合)

  (五)科学素质交流合作工程

  聚焦应对未来发展、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人类健康、灾害风险、气候变化等人类可持续发展共同挑战,组织开展各类科学素质交流,积极参与全省及发达地区关于青少年、妇女、老年人和教育、媒体、文化等领域科技人文交流和科学素质活动,推动经验互鉴和资源共享。(市科协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市生态环境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应急局、市文旅局、日报社、市气象局、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配合)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人民政府负责本市《纲要》及本方案的实施工作,将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全市总体规划,把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并出台相应政策予以保障。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做好日常沟通联络工作。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要将方案所列任务分工纳入本部门、本单位相关规划和计划,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领导当地《纲要》实施工作,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本地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二)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完善共建机制。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建立科学素质建设共建机制。与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创建活动有机衔接。

  优化监测评估机制。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对全市各级各部门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情况,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督促检查,推动工作任务的落实。

  完善激励奖励机制。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照上级有关规定给予表扬和奖励。

  (三)保障经费投入

  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安排和落实科普经费,有效保障本部门本领域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顺利推进。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强经费管理和绩效考评,确保专款专用和使用效果。鼓励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实施进度安排

  启动实施阶段。2022年推动和指导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制定本地“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施方案并启动实施。做好《纲要》及本方案实施动员和宣传工作。

  深入实施阶段。2022-2025年,聚焦目标任务,针对薄弱环节,继续完善工作机制,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

  中期评估阶段。2023年,对《纲要》实施工作进行中期评估,客观评价《纲要》实施取得的进展成效,总结好的经验做法,深入分析存在问题和原因,提出改进对策建议,进一步提高《纲要》实施工作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

  总结评估阶段。2025年末,组织开展督促检查,对“十四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和全面评估,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推荐表彰和奖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