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忻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委、局、办:

  《忻州市贯彻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8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忻州市贯彻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贯彻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工作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17〕55号)精神,加快推动我市经济转型,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结合忻州实际和全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以及省政府转型综改、创新驱动系列部署,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深化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有机结合,按照“336”综改布局,加快忻州转型升级,逐步实现振兴崛起。

  二、重点任务与分工

  (一)强化基础设施支撑,构建现代化、网络化、高品质、服务企业生产布局的基础设施体系。

  1.完善综合交通网。加快建设神池至岢岚高速公路、五台山机场连接线,开工建设五台—繁峙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忻定、忻原大道建设;管理好五台山机场,提升五台山机场标准,加快推动五台山机场航空口岸开放。“十三五”时期,在宁武、保德、偏关、静乐、原平、五台、繁峙、忻府区规划建设通用航空机场。利用大西高铁和待建的忻保高铁搭建高铁网;加大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和旅游公路建设,继续加大贫困县交通基础设施扶持力度。推进城乡公共交通建设,统一规划城市公交、停车场、城际客运和农村客运的站点设施,优化城际、城市、城乡、镇村四个层级道路运输网。实施公交优先战略,逐步提高城乡公共客运一体化覆盖率。(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

  2.着力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与大水网相配套的县域小水网建设中涉及我市保德、偏关、神池、五寨、岢岚、宁武、静乐7县的小水网建设。根据已批复的《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和已上报待批复的《滹沱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桑干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对发源于我市的汾河、滹沱河、桑干河(恢河)等主要支流,开展河道综合治理。继续实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建立和完善基层防御组织体系,提高对山洪灾害防御能力,逐步建立县、乡、村、组、户五级责任体系,健全运行管护机构,形成机构健全、人员齐备、设备维护运行正常、充分发挥预警减灾功能的长效良性运行机制。(责任单位:市水利局)

  3.搭建综合能源网。推进电网建设,构建晋北特高压骨干网架。加快落实已批准的输电通道建设项目,推动先进交直流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应用,加快建设向华北、华中、华东的外送电通道。全力配合实施山西省内北电南送通道建设。加大忻州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实施配电网六大工程,合理划分供电区域,推行差异化建设标准,建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灵活可靠、经济高效的现代配电网。推进气网建设,推进长输管线及全市重点工业用户(尤其是工业园区)、重点旅游区和重点城镇的管线建设,力争实现县(市、区)全覆盖、高速及交通干线全覆盖、主要工业用户全覆盖的大燃气网。加强储能网建设,落实国家能源安全储备制度,推进储能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忻州供电公司、市发改委、市经信委)

  4.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宽带网络建设,形成大容量、高速率、光传送、全覆盖的光纤传输网络和无线宽带网络。积极推广光纤网络到行政村,逐步扩大移动宽带网络在农村地区的覆盖范围。(责任单位:市经信委)

  (二)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现代城镇体系。

  1.提升设市城市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加快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建设快速路、主次干道和支路,形成道路结构合理的路网系统。畅通进出城市通道。加强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海绵型公园与绿地、绿色蓄排与净化利用设施等建设。大力推进城市道路、给排水、园林绿化等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力。推进各县(市、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全覆盖和稳定运行,提高县城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能力。“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6.7万立方米/日,新建改造污水管网337公里,新建再生水设施8座,整治黑臭水体2个,新增污泥无害化处置能力90吨/日,新增餐厨垃圾处理能力50吨/日,新增城市园林绿化面积280平方米。到“十三五”末,忻州市设市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95%,县城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85%,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到10%以下;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设市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县城(建成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平方米。(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住建局)

  2.推动忻定原城镇组群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云中新城和忻州经济开发区建设,积极推动忻府区、原平市、定襄县组群发展。推进空间布局一体化,以骨干交通网为框架,以忻定、忻原两轴连三城为骨骼,优化“一体两轴三城多组团”空间布局,划定基础建设控制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绿地系统线、生态保护线。加强城乡建设空间主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化延续性,实现忻定原城镇组群一体化发展、城乡建设一体化推进。推进生态建设一体化,划定水体保护线、水源保护区,实施河渠水网水源骨干工程,实现滹沱河、阳武河、云中河多河渠联网,建设水生态保护项目及水利景观项目。加强交通通道生态走廊建设、城区园林绿化建设、城市主题生态公园建设、湿地公园建设等重点工程。加强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努力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打造生态人居环境建设试验区。推进产业布局一体化,以“同城异质,错位发展”为思路,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强化产业布局与区域规划组团协作,形成组团产业布局。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强化区域性公共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促进农业与旅游、健康养老等深度融合。进一步推进与太原都市圈的协作,立足优势资源,实现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步、科教同兴、旅游同治,力争早日建设成为太原都市圈北部装备制造、能源和旅游服务基地。(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经信委、市商务局)

  3.增强县城及重点镇的城镇化承载力。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加强县城及重点镇的公共供水、道路交通、燃气供热、信息网络、分布式能源等市政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县城集中供热全覆盖,推动有条件的县城积极引进社会资本,采取PPP模式推进集中供热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燃煤污染控制、加大清洁能源替代散煤力度,对各县(市、区)未加入集中供热的建制镇加快推进冬季取暖“煤改气”和“煤改电”工程。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采用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燃气等多种形式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方式。推广应用空气源热泵供热等先进技术供热。选择基础条件好、发展动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县城先行开展“大县城”试点,建设形成数量合理的强县大县,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土地集约化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环保局)

  (三)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发展新活力。

  1.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合理控制煤炭生产规模。将煤炭去产能和提升先进产能占比结合起来,通过减量置换、兼并重组等途径提升先进产能的占比。严格煤炭矿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规范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杜绝产生新的过剩产能。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严格钢铁行业准入门槛,支持企业在落实产能减量置换的前提下进行升级改造。落实好《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意见》(忻政办发〔2017〕63号)、《关于印发忻州市2017年鼓励农民工和农民进城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奖励实施方案的通知》(忻政办发〔2017〕65号)和《关于印发忻州市化解房地产库存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忻政办发〔2017〕71号)系列政策措施,通过推进农民工市场化进程,扩大住房租赁市场需求,有效化解商品房库存。(责任单位:市煤炭局、市经信委、市住建局)

  2.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抓住改革倒逼机遇,增强自我改革意识,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九个一批”,做强一批、整合一批,重组一批,转型一批,股改一批、注销一批、破产一批、划转一批、探索一批,分类推进国企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快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和效率。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有序推进国企股权多元化改革,鼓励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健全股权流转和退出机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做好破产企业的安置工作。市场化重组国有企业的优势品牌、技术、资产等要素,多途径扶持困难企业。进一步完善神达集团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山西五台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市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的重大改革。(责任单位:市国资委)

  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两平台一张网”作用,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审批透明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简政放权,实现“放管服效”相结合。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机构改革、职能转变有机结合。探索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充分利用“互联网+”创新服务和监管方式,不断扫除妨碍提高行政效能的制度羁绊,创优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责任单位:市编办、市发改委、市工商局)

  4.推进矿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煤炭资源市场化配置,落实煤炭资源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办法,坚持以招拍挂等市场竞争方式配置煤炭资源,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严格限制矿业权协议出让,取得矿业权必须缴纳价款,调整矿业权审批权限,强化出让监管服务。以维护和实现国家矿产资源基本权益为核心,理顺矿产资源税费体系,合理调节矿产资源收入,建立新型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责任单位:市煤炭局、市国土资源局)

  5.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构建有利于土地顺畅流转的市场机制。依法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改革,不断盘活农村土地资源。稳妥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由点及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改革,进一步加强农村小型水利管理体制改革。(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利局)

  6.推进煤炭交易体制改革。完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自律机制。积极探索建立能够正确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健全煤炭价格监管机制,规范煤炭市场价格秩序,严厉打击偷税漏税、价格欺诈等非法违法经营行为。依托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忻州交易处,完善煤炭交易、电子信息等公共服务功能,推进煤炭物流企业专业化、差异化、精细化发展。(责任单位:市煤炭局)

  7.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在积极引进域外金融机构基础上,培育和扶持更多服务本土的金融机构,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积极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等,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在重大项目建设中的作用,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与效率。大力推进农村信用社化险升级、加快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步伐,进一步转换经营体制,改善地方金融生态,提升农信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创新地方投融资体制机制。(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忻州银监分局)

  (四)实施创新驱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1.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围绕产业链、安排供给链、培植供应链、优化要素链、制定政策链,建设人才链,强化人才要素支撑。开展科技重大攻关行动,突破一批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新企业、新业态。(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科技局)

  2.全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启动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努力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高水平的双创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市场活力的双创支撑平台。充分发挥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性,引导鼓励大众创业。建设区域性新型智库,培养引进高素质人才,为万众创新奠定知识基础。发展多功能、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为创业提供金融支持。(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金融办)

  3.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努力建设以实验室体系建设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建设为依托、以科技服务平台体系建设为支撑、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突破,布局合理、结构优化、链条完整、功能互补、质量较高、支撑有力的具有忻州特色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4.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快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将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我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抓住智慧城市建设的机遇,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实施政府治理领域、工业领域、农业领域大数据工程,推动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促进互联网深度广泛应用。(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科技局)

  5.深化科技体制管理改革。推动政府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按照《忻州市深化市级财政科技计划(专项)管理改革方案》(忻政发〔2016〕6号)重点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指导第三方专业机构完成项目受理评审工作,提出立项建议,提交局际联席会议审议。发挥科技计划(专项)的引导作用,按照年度科技计划总体安排,完成立项工作,并组织实施,使之更加聚焦我市重大战略任务,解决制约我市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建立完善我市科技评价和奖励机制。(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五)推进转型升级,构建中高端产业体系。

  1.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现代煤化工、信息产业、现代医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以定襄锻造产业、忻府和原平煤机产业为基础,整合现有资源,鼓励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以提高传统材料产业深加工附加值为方向,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以节能环保产品、装备、技术、服务为抓手,培育壮大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支持发展动力电池、铝合金车身、充电桩等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链,着力提升新能源车辆的生产配套能力。充分利用大型煤企投资现代煤化工产业契机,规划建设煤制油、煤制气等现代煤化工产业。着力抓好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加快培育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产业,培育数字经济。围绕化学药、中成药、生物制药等三大领域,推动现代医药产业快速发展。(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

  2.实施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工程。按照“淘汰低端、提升中端、发展高端”原则,积极探索“互联网+产业”发展新模式,通过化解过剩产能、促进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积极推动钢铁、有色、焦炭、装备制造、食品、轻工等传统产业向中高端突破。以铁矿资源为纽带,积极推动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延长、补强我市钢铁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推进有色产业高效节能技术的应用,着力延伸电解铝、铝合金产业链条,支持开发镁合金压铸件等新产品。坚持“稳焦兴化、焦化并举,上下联产、以化领焦”策略,着力提高焦炭产业附加值,积极发展煤焦油深加工产品、焦炉煤气下游化工产品。鼓励锻造企业发展高精密、大规格产品,加快锻造产业的集团化、智能化发展。鼓励煤机企业发展适用各类煤层和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三机一架”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积极支持日用陶瓷、玻璃瓶、塑料制品等产业壮大规模,鼓励发展降解薄膜、包装箱等产业,提升轻工产业发展水平。支持发展保健酒类和沙棘饮料等地域特色饮品,推动小杂粮、肉类深加工产业发展,促进食品加工产业提高产品档次。(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农委)

  3.壮大现代服务业。把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努力拓展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空间,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生产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拓展互联网与服务业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交通、区位和产业优势,实施六大物流重点工程,构建铁路、公路、航空联动的现代立体综合物流体系,形成服务山西、对接京津冀、联动晋陕蒙的物流产业圈。大力发展其他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服务外包、科技服务、工程咨询、商务咨询、法律会计、现代保险、会展经济、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在区域间形成分工协作体系和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促进养老服务业与健康、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突出打造忻府区顿村、奇村、合索以及五台山、砂河、东寨等集旅游、度假、养老、养生为一体的康养产业集群。采取集中供养、日间照料中心、低保+医保+养老等模式,因地制宜解决好老年人养老问题。(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民政局)

  4.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建设滹沱河流域忻定盆地粮菜供给功能区、东部山地丘陵农林复合生态调节功能区,建设黄河沿线特色农业与文化传承休闲功能区、西部山区农牧复合生态调节功能区,建设汾河流域特色农业带。充分发挥好不同功能区自然优势和发展优势,推动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建设,发展以小杂粮、马铃薯为主的种植业,发展以羊、牛为主的养殖业,发展以胡麻、核桃、红枣、梨为主的油料和林果产业,发展大棚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富硒功能农业等新型高技术有机农业。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种养结构,培育特色产品,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动形成种、养、育、加、销的完整产业链条,重点抓好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重点依托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科研院所等,整合区域内创新资源,大力建设“星创天地”,逐步实现全市11个贫困县“星创天地”全覆盖,推动新技术和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应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责任单位:市农委、市科技局)

  (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山青水秀美好家园。

  1.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在扎实做好黄河、汾河、桑干河三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我市西部黄土高原丘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在巩固已取得水土保持成果的基础上,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坡改梯、坝滩联治、沟坝地治理、淤地坝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治理、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水保生态项目,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和群众生活条件,生态环境修复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围绕全市林业“十三五”期间“1235”林业生态建设总体布局(即“一核两区三河五路”的林业生态建设布局),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等成果。依托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等,建设干线通道及城郊乡村绿化工程、主要河流水源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森林质量提升工程、森林资源保护工程、以退耕还林为主体的生态脱贫工程等林业“六大工程”。强化森林资源管护,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碳汇蓄积量。扎实推进城乡绿化工作,重点加强生态脆弱区、生态源头保护区、京津冀绿色屏障区、生态建设潜力区四个区域治理建设,构建重要生态屏障,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统筹实施采煤沉陷区、采空区、水土流失区的生态环境治理修复。(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

  2.全面推进污染防治。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进一步强化燃煤污染控制,加大清洁能源替代散煤力度,推进重点行业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严格控制机动车排放,强化扬尘管控力度,建立健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有效防治雾霾天气。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狠抓工业水污染防治,强化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加强流域生态保护,统筹规划、协同推进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全力保障水环境安全。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加强土壤污染源监管,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完善环境监督执法机制,强化环境监管网格化,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健全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加快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记录和违法排污黑名单制度。(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3.大力推进资源集约利用。推进煤炭等矿产绿色开采。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动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节能产业产值、绿色建筑面积大幅提升。推进园区完善产业链,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废弃物及污染物排放强度,强化资源环境总量控制,打造园区升级版。在忻州煤化工循环经济园等工业园开展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重点的产业共存生态绿色园区创建活动。实施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行动。(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经信委)

  (七)大力推进民生改善,努力增进人民福祉。

  1.加快脱贫攻坚步伐。落实好市委“3659”脱贫攻坚战略,重点推进贫困人口“五个一批”精准脱贫。发展产业脱贫一批,全面实施“一村一品一主体”、“一县一业一园区”战略,大力开展小杂粮种植、养殖、蔬菜、林果、中药材、农副产品加工、农产品电商营销、乡村旅游和光伏扶贫这九类产业脱贫增收计划。易地扶贫搬迁一批,坚持政策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选择交通便利、生产就业方便、环境容量许可、水土资源平衡、符合生态和避险要求、有产业基础的地方建设移民新区。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结合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持续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办学条件,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实现每个贫困家庭都有一个技术工人或职业农民。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的群众及时给予有效救助,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实施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交通扶贫工程,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实施水利扶贫工程,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实现安全饮水。引导产业基金和贫困地区产业项目积极对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支持具有带动性作用的扶贫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市扶贫办、市农委、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林业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财政局)

  2.全面提升各阶段教育水平。

  (1)学前教育,确保到2020年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

  继续扩大公办幼儿园资源。到2020年所有乡镇至少建成1所标准化的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提高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积极发展普惠性幼儿园,落实《山西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扶持实施办法》。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义务教育,2018年所有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以上。

  科学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加大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力度,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加强农村学校建设,优化乡村学校布局。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确保到2018年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学和生活设施全部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实现城乡间、校际间办学条件均衡、办学水平相当。确保到2018年全市所有县(市、区)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基本消除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群体间的差距,基本消除“择校”现象。确保适龄儿童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3)普通高中教育,到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

  提升普通高中学校发展水平。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加强选修课程建设,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宜性。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严格评价程序,加强信息公开,确保评价过程公开透明,评价结果真实可信。

  (4)职业教育

  实施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计划、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重点专业建设计划、“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骨干示范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等6项计划。到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全面完成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任务。每年建设6—10个发挥示范作用的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支持建设3—5个高职省级重点专业、20—25个中职省级重点专业。启动建设6—8所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推动忻州技师学院建设。

  (5)实施应用型高校建设工程

  加快忻州师范学院新校区建设,加强忻州职业技术学院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作用,加快忻州市旅游职业学院、忻州农业职业学院建设,力争在2020年以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建设我市人才培养基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6)全面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全面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培育“四有”教师。全面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内涵建设。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和职称制度改革,健全完善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保障教师待遇和各类权益,进一步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

  (7)优化调整教育结构布局

  推进中心城区忻州高级中学、长征小学、实验幼儿园、第十四中学、雁门小学、龙岗小学、和平小学第一批新布局学校、园的运行与建设,改造提升忻州十二中、实验二小、实验小学,有效解决入园难、挤名校的问题。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畅通城乡老师轮岗交流机制,提高农村老师待遇,办好村级学校。加大县级高中的办学扶持力度,推动高中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3.建立更加公平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重视抓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创业,搞好去产能职工分流安置。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之间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统筹衔接。发展残疾人事业,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大力推进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依托专业康复机构指导社区为精神残疾人提供生活自理、心理疏导、日间照料、工疗、农疗、职业康复等服务,真正发挥社区康复服务的便捷性、经常性、连续性等作用。深化住房保障制度改革,打通商品住房与棚改安置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通道,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发展公益性基本殡葬服务。大力发展惠民殡葬服务设施,逐步扩大惠民殡葬服务范围,原平、代县、繁峙、五台、宁武、河曲等6县要积极建设县级殡仪馆,加大殡葬改革力度。(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残联、市住建局、市民政局)

  4.持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刚性投入和对文体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努力做到广覆盖、保基本、重实效,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范围。完善文化惠民制度,提高“送戏下乡”、“周末大戏台”、“乡村大舞台”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的导向育人效应。积极倡导“千千静读”等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忻州。(责任单位:市文化局)

  5.扎实推进体育事业发展。推进市级“五馆一院” 、县级“三馆一院”建成并投入运营,健全机构,配齐设备,实现对外开放服务。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扩大足球、篮球、摔跤等传统优势项目的健身人群,积极创建体育特色城市、乡村。打造乡土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做大“一地一品”、“一行一品”体育健身赛事活动。继续推动实施全民健身“6565工程”建设。(责任单位:市文化局)

  (八)加强区域合作交流,建设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1.全面实施精准化招商。加强重点区域招商,吸引发达地区资本向中部聚集,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招商活动;开展忻商忻才回乡创业创新工程,依托全国各地晋商会,在重点招商引资区域设立招商引资联络处,聘请招商引资大使,推动以商招商、以情招商,吸引在外企业家来忻投资;用系统和定向的观点改进招商引资工作,变招商引资为选商引资,筛选一批有投资意向、符合我市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作为重点招商引资对象,提升招商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加快推动服务业领域开放,提高制造业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推进农业尝试开放,引导外商投资向农业综合开发领域和社会化服务领域延伸。(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经信委、市农委)

  2.深化与中部各省份的合作。加强创新合作,建立技术联盟,推进科学数据和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深入推进基础设施、信息平台、旅游开发、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协调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推动区域内人才流动。加强医疗卫生合作,推进同等级机构各项医疗检查结果互认。积极推进交通一体化建设,打通省际间“断头路”,加快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深化晋陕蒙黄河金三角地区区域合作。打破地方保护和各类隐形壁垒,加快构建统一大市场。构建区域合作网络,与河南、湖北、安徽、湖南、江西五省以及与我市接壤的陕西、内蒙、河北三省展开合作交流。利用中博会和“四省十地”商务经济区域合作会议等平台与周边城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保障区域务实合作顺利推进。(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卫计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

  三、工作措施

  (一)严格责任落实。

  各相关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梳理,细化分解,将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明确进度时间表,确保相关工作任务的顺利实施,力求取得实效。

  (二)强化督促检查。

  市人民政府督查室对重点任务落实及进展情况开展督促检查,确保本方案明确的任务按要求进度推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