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解读
近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忻州市“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正式发布。《规划》由编制背景、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四部分组成,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规划》编制背景
“十三五”时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场监管工作,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整合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物价执法监督、知识产权等领域市场监管职责和行政执法队伍,形成了全流程、全链条新型市场监管体系,掀开了全市市场监管事业历史新的一页。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市场准入便利化程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市场主体由16.13万户增长到19.33万户。扎实推进标准化强市战略,标准化组织推进机制、工作领域总体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市内重点领域成立专业技术委员会,团体标准发布29项。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国家法兰锻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山西省杂粮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相继在我市顺利通过验收成立,组织完成首届市长质量奖评选,国家电投集团山西铝业有限公司、山西管家营法兰锻造集团有限公司两企业荣获首届“忻州市市长质量奖”;山西金宇科林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天宝集团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和个人荣获“忻州市市长质量奖提名奖”。积极鼓励知识产权创造,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97件,同比增长10.4%;全市有效注册商标达到8236件,同比增长29.8%;地理标志商标实现零的突破,有效注册2件,地理标志产品3件。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局际联席会议机制,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市、县两级全覆盖。切实加强市场安全监管,有效管控食品安全风险。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实行党政同责,在全省率先出台《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围绕食品安全重点工作任务,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扎实开展食品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全市563所学校食堂100%实施“明厨亮灶”;市县两级落实食品抽检经费583.37万元,共抽检食品18697批次,超额完成省局下达抽检任务;全市食用农产品合格率连续两年超过98%;全市连续五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坚决守住了安全底线,守住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每年组织市县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高规格安排部署;组建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相关单位一把手担任副组长、分管安全生产的副职和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生产督查组,常年督查;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演练,开展电梯安全责任保险投保工作;全市未发生因特种设备安全原因造成的人员死亡事故。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强化部门间信息互通、监管执法协作;率先完成了12315消费维权热线平台整合,实现了“一号对外、多线并号、集中接听、各级承办、部门依责办理”的工作格局。全面实现市场监管领域相关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强化信用监管,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西),累计归集公示各类市场主体信息20余万条,初步构建起“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强化监管执法综合体制改革,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市场规范、民生领域价格和广告、传销等专项整治行动,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上下联动、内部协调、部门协作、行刑衔接、社会共治的监管执法机制不断完善,综合监管、综合执法效能逐步显现,为“十四五”期间推动我市市场监管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市委作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对全市市场监管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创造,推进“质量强市”、提升质量供给,守牢安全底线、保护消费权益,为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准入便捷、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安全放心的市场环境。目前,我市市场主体的活力还没有充分迸发,市场秩序还不够规范,知识产权工作还相对滞后,质量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安全监管与全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同时,全市市场监管的理念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制度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能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为此,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全市市场监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全力服务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规划》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市场监管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深入实施“336”战略布局,着力推进宜居宜业宜创宜游创新型田园城市建设,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业绩是新担当、交帐是军令状”的工作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服务全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全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全市市场监管现代化水平为目标,强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保障市场安全,强服务保护知识产权、建设质量强市,强基础加强自身建设、提升队伍能力,为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全力服务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规划》基本原则
《规划》是我市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市场监管领域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指导全市市场监管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编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全市市场监管各方面、全过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市委、市政府,省市场监管局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正确、有效地贯彻执行到位。二是坚持人民至上、监管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监管为了人民,始终把维护全市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作为市场监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监管依靠人民,构建起全市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做到公正监管、廉洁执法,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对标一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学习借鉴先进省市经验,用改革创新方法破除影响全市市场监管现代化建设的各种观念桎梏、机制障碍和瓶颈制约,坚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相统一,创新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监管理念、方式和手段,形成科学有效的监管制度安排,依靠数字赋能提升市场监管效能。四是坚持系统监管、依法行政。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监管线上和线下、产品和服务、传统经济和新兴业态等各类对象,统筹发展与安全、活力与秩序、创新与保护等多元目标均衡,统筹运用市场、行政、法律、技术、信用等多种手段,统筹发挥市场、政府、社会等各方作用,推动全链条、全流程监管,切实提高市场监管综合效能,做到改革创新于法有据、监管职能依法保障、监管权责法定清晰,依法优化减少审批事项,推进权责清单化和清单式监管。
四、《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总体目标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市场主体总量大幅增长,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登记注册和审批流程智能化、标准化、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秩序不断优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市场竞争更加公平,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充分显现;质量强市建设全面升级,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高效运行;知识产权工作提级进位,有效发明专利总量、有效商标注册总量和地理标志总量快速增长,高价值发明专利占比进一步提高;安全监管水平稳步提升,食品药品和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特种设备本质安全水平和控制重大安全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更加健全;市场监管制度逐步完善,统一规范、权责明确、公正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场监管体系初步形成,信息化智慧监管初步实现,多元共治格局初步构建。
(二)具体任务
《规划》从6个方面提出具体任务,并形成12项量化指标。具体包括:
一是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围绕打响无差别、无障碍、无后顾之忧和可预期、可信赖、可发展的营商环境品牌,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推动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持续成长,为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充满活力的微观基础和力量载体,在册市场主体总量达到38.66万户。
二是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坚持系统监管、标本兼治,破除妨碍公平竞争的制度障碍,统筹推进传统经济和新经济市场治理,营造公平有序竞争环境,实现市场秩序根本好转。
三是守牢市场安全底线,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打造安全放心的市场环境,到2025年,建成放心消费示范单位8000家。
四是推进质量强市战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把质量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质量强市建设,推动质量供给水平整体提升,到2025年,全市制造业产品合格率达到93%,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0以上。以打造“山西精品”为抓手,探索区域公用品牌培育机制,塑造“山西品牌”公信力、影响力、引导力。
五是强化知识产权工作,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深入实施《山西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条例》,全力推动知识产权工作提级进位,着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到2025年,国内有效商标注册数达到1.28万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9件,为创新驱动战略有效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六是提升市场监管效能,坚持依法行政,完善制度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强化科技支撑,综合运用市场、行政、法律、技术、标准、信用、社会参与等各种手段,全面提升全市市场监管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和综合监管效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