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忻州市“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的通知
忻农办发〔2024〕8号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河曲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五台山社会农村工作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植保防灾减灾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保障粮食和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我局组织实施全市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现将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属地责任,切实抓好各项措施落实。
忻州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4年4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4年忻州市“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稳产增产的重要因素,科学有效防控是保单产、稳总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举措。为及时有效防控农作物病虫灾害,提高作物单产水平,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特制定本方案。
一、发生形势分析
根据全市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和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24年玉米、马铃薯、谷子、大豆等粮油作物病虫害呈在局部地块偏重发生态势,对稳粮增油构成威胁,需加大组织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暴发危害势头,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一)玉米重大病虫害。预计玉米螟、玉米叶螨、双斑萤叶甲、粘虫、大(小)斑病发生面积将比去年增多。其中大(小)斑病在忻定盆地种植密度大、通风不良的平川水浇地、下湿地偏重流行;玉米螟在全市玉米种植区普遍发生,其中二代玉米螟在忻州盆地偏重发生,局部地块有大发生的可能;玉米叶螨在滹沱河流域、黄河沿岸干旱少雨的地块偏重发生;双斑萤叶甲总体中等,在忻定盆地局部地块偏重发生;二代粘虫在忻定盆地平川玉米田有出现集中为害的可能。
(二)杂粮重大病虫害。预计马铃薯晚疫病、谷瘟病、粟叶甲、高粱蚜等病虫的发生程度将重于上年。其中马铃薯晚疫病在五寨、静乐、神池等高寒冷凉区偏重流行;谷瘟病在忻府、定襄、原平等地局部偏重发生;谷子白发病在多年重茬种植的地块中等发生;粟叶甲在五寨、静乐、偏关、河曲等地中等发生;高梁蚜在忻定盆地和静乐等地中等发生。
另外,预计大豆点蜂缘蝽、大豆食心虫在忻定盆地局部地块可能中等发生。土蝗、草地螟在农牧区交错带的大豆、苜蓿和玉米等农作物田局部地块危害将上升。鼢鼠在忻定盆地的种群密度呈增长态势。
二、防控思路目标
(一)总体思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省委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聚集推进乡村振兴这个主题,充分发挥植保防灾减灾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中的作用,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联防联控,加密监测预警,突出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组织应急防治,严防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暴发成灾,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全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确保粮食产能稳步提升。
(二)主要目标。总体目标:通过实施“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统一组织实施玉米主粮作物病虫害及土蝗统防统治,并将生物防治、理化诱控、高效低风险农药等绿色防控措施纳入统防统治、提高效益的服务内容,确保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其中统防统治覆盖率比上年再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46%以上,全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比上年再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56%,通过防病治虫实现“虫口夺粮”。
三、技术路线
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实行“一虫一策、一病一方”,早调查、早发现、早分析、早预警,分类指导、联防联控、综合防治、协同治理。同时,结合秋粮作物“一喷多促”措施,合理增施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药肥混用、保粒增重,实现防病治虫与单产提升有机统一。
(一)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针对玉米螟,大力推行秸秆粉碎还田、放蜂治螟、性诱等绿色防控措施,常年重发区,突出抓好大喇叭口期药剂防治。针对玉米叶螨,注重早期预防。结合早春翻地及时清除田间地头杂草,降低虫口基数。点片发生时,及时喷药防治,重点喷施田块周边玉米植株中下部叶片背面,针对双斑萤叶甲,及时铲除田边、地埂、渠边杂草,在玉米吐丝授粉期进行重点监测,平均单穗花丝超过5头时开展联防联治。针对粘虫,要及时处置高密度发生区。二代粘虫以忻定盆地玉米种植区为重点,密切关注高水肥地、下湿地、留苗密度大、杂草较多、播种偏晚的田块,抓住幼虫三龄暴食前关键期,抓好高密度点片集中统一防治,严防局部暴发成灾;针对大(小)斑病,注重科学施肥用水,忻定盆地常发区在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结合玉米螟等其他病虫害防控喷施对路药剂,降低后期重发风险。
(二)杂粮重大病虫害。针对马铃薯晚疫病,以高寒冷凉地带为重点,严把种薯处理、健身栽培、早期预防和发生后及时控制“四个关口”,强化科学用药,严防大面积流行成灾;针对谷瘟病,抓好早期预防,选用抗病品种,采用配方施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在田间初见病斑时,及时用药防治;针对谷子白发病,以谷子主产区连作田块为重点,突出选用张杂谷等抗病品种、播前种子包衣,以及拔节至孕穗期拔除销毁病株三个关键防控措施;针对二十八星瓢虫,在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利用成虫假死性敲打植株使之坠落,收集灭杀或人工摘除卵块,减少害虫数量。抓住卵孵化盛期至三龄幼虫分散前的有利时机,选用对路药剂进行叶面喷雾防治;针对粟叶甲,以消灭越冬代成虫为主,抓住成虫发生高峰期和卵孵化盛期使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针对粟灰螟,拔节期谷苗根际撒施毒土,触杀卵及初孵幼虫,控制幼虫蛀茎为害,抽穗后田间发现枯心株要立即拔除烧毁,压低虫源基数。
(三)大豆重大病虫害防控。系统观察点蜂缘蝽的发生消长情况,研究发生危害习性和发生规律,在田间见到成虫和卵块时,可选用聚集信息素或喷施噻虫嗪、噻嗪酮等药剂,同时兼治其它刺吸式害虫;针对大豆食心虫,通过性诱、食诱、及时喷施对路药剂控制成虫,降低田间幼虫危害程度;针对大豆根腐病,突出抓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处理;针对大豆蚜虫,推行达标防治,在田间卷叶率达5%以上时,及时喷施对路药剂。
(四)果菜茶绿色防控。果菜茶等经济作物优势区,综合“替、精、统、综”化学农药减量增效技术,集成推广一批以生态区域为单元、作物生长全程为主线,经济实用、简便有效、农民乐意接受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促进绿色防控措施推广应用,大幅增加绿色防控实施面积。
四、重点任务
(一)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在重大病虫害发生源头区、迁飞过渡带、重发区加密布设监测站点,增配自动化、智能化监测设施,提升实时监测和早期预警等末端发现能力。严格执行重大病虫周报、突发病虫当日即报制度,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科学决策、指导防控。同时,加强病虫害抗药性监测治理,推行对症选药、轮换用药、适期适量用药。
(二)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加快转变防控组织方式,重点扶持发展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各级要加大购买服务支持力度,大力推行统防统治,加快防治进度,提高防治效果和效率。加强服务组织建档立卡和动态管理,鼓励专业化防治优先采用绿色防控措施,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示范融合发展,着力提高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同时,依托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建设一批专业应急防治队伍,提高突发病虫害应急处置能力。
(三)大力推进绿色防控。建设好原平玉米、偏关黍子2个省级高标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暨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基地。进一步推广生态控制、理化诱控、生物防治、高效低风险农药等绿色防控措施,分区域、分作物集成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推广防效好、用量少的高效低风险农药,提高农药使用效果、效率。集成推广“防虫网+”等绿色防控、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加速生物防治替代化学防治、高效低风险农药替代老旧抗性农药。层层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普及绿色防控、科学安全用药知识技能,进一步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继续将重大病虫害防控纳入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持续加强基层植保体系建设,落实《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政府主导、属地负责等相关规定,层层压实责任,细化工作措施,优化防控方案,及早安排部署,强化督促指导,确保“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顺利开展。
(二)强化指导服务。各地要及时印发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防控关键时期组派精干力量深入田间地头、防控一线开展指导,举办现场培训,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开展防治,确保防控技术落到实处,严防因农药使用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三)强化资金支持。根据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和防控需要,各地在管好用好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的同时,要积极申请,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确保监测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四)强化宣传引导。加强信息报送,做到对上有信息、对外有声音、对下有通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为工作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行动安排
(一)制定行动方案。3月下旬,制定印发行动方案,科学研判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趋势,明确目标任务、技术路线和工作要求。
(二)及时动员部署。3—7月,通过印发方案通知、召开现场会、开展应急演练等形式及时动员部署防控工作。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分阶段、分作物、分区域及时安排部署好防控工作。
(三)准确会商趋势。根据农作物生长和重大病虫发生情况,及时召开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组织专家全面分析蝗虫和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准确发布预报预警信息。
(四)严格信息报送。实行草地螟、蝗虫发生防控信息“一周一报”制度,同时执行新发突发重大病虫害当天即报制度,及时掌握发生防治动态。
(五)加强调研指导。在农作物生长关键时期,采取日常联系和关键时期组派工作组现场指导相结合形式,及时调度秋粮重大病虫发生和防控进展,督促并协助各地落实防控措施。同时,适时开展绿色防控和安全用药巡回指导及专项调研,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