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词:
- 索引号:000014347/2023-00611
- 主题分类:科技
- 发文机关:忻州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2023年02月13日
- 标题:忻州市科学技术局 关于印发忻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 发展科技专项规划的通知
- 发文字号:忻科办发〔2022〕12号
-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13日
忻州市科学技术局 关于印发忻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 发展科技专项规划的通知
忻州市科学技术局
关于印发忻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
发展科技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科技管理部门,各有关单位: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现将《忻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忻州市科学技术局办公室
2022年10月10日
忻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科技专项规划
目 录
前 言…………………………………………………………4
一、形势需求…………………………………………………5
二、规划总则…………………………………………………5
(一)指导思想………………………………………………5
(二)基本原则………………………………………………6
(三)规划目标………………………………………………6
三、重点任务…………………………………………………7
(一)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与碳汇……………………………7
(二)环境污染控制与预警…………………………………7
(三)水资源优化配置及利用………………………………8
(四)产业绿色转型科技创新与示范………………………8
(五)流域特色高效现代农业发展…………………………9
四、保障措施…………………………………………………9
(一)创新组织实施机制……………………………………9
(二)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10
(三)加强多元投入…………………………………………10
前 言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继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后的又一重大国家战略。忻州市地处黄河中游,是黄河入晋第一市,全长171公里,在黄河流域总体生态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针对我市黄河流域水少沙多、生态环境脆弱、产业面临转型发展的特点,聚焦忻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依据《忻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0)》《忻州市“十四五”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规划》《忻州市“十四五”新技术规划》等有关精神和要求,市科技局牵头编制了《忻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专项规划》。本规划从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与碳汇、环境污染控制与预警、水资源优化配置及利用、产业绿色转型科技创新与示范、流域特色高效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以2025年和2030年两个时间维度,明确了我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任务。
一、形势需求
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是改善忻州黄河流域生态脆弱区、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有利于提升水资源保护利用水平和能力,实现用水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实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地区的高质量转型发展;有利于传承保护弘扬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发展自信。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忻州市急需加快提升科技创新活力,凝聚科技创新资源,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污染控制、水资源优化配置及利用、流域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等为重点,实施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重点科研项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技对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规划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需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于全流域和生态系统的整体协同,突破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以科技创新支撑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大保护和大治理为重点,准确诊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找准并破解瓶颈问题的科技创新着力点。
坚持整体统筹。针对黄河保护、治理与发展面临的问题,综合平衡不同行业诉求、流域自然禀赋和约束条件,提出流域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与水沙调控的阈值体系与战略措施。
坚持重点突破。针对重点区域、重点河段和重点行业,开展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应用,为解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提供技术方案与案例。
坚持协同联动。加强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协调,推动科技创新与政策管理创新联动、市直部门和地方科技部门联动、沿黄地区跨区域合作联动。
(三)规划目标
到2025年,在水源涵养、流域深度节水、水土保持与水沙调控、水旱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控、水-土-气污染防治、危废处置与废弃物循环利用、生态系统修复与功能提升、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支撑水安全、生态安全、环境改善和高质量发展上新台阶。
到 2030 年,在流域生态安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污染管控和绿色开发技术、生态产业发展模式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水资源均衡配置、水沙调控和污染管控能力进一步提高,形成一
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提高水沙、生态和环境要素智能监测和预警预报水平。
三、重点任务
(一)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与碳汇。以服务“双碳”、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与绿色发展为目标,支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研究,重点包括黄土高原沟谷发育活跃区沟壑产沙控制技术、植被修复和可持续维持技术;支持生态脆弱区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重点研发具有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复合水土保持产业技术与模式、旱作农业和生态牧业模式;支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技术研究,重点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生态问题诊断方法、系统修复技术体系;支持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集成示范,重点包括基于卫星遥感、无人机、模型模拟、地面监测等手段的森林、草地、农田生态系统固碳增汇与减排关键技术,促进流域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
(二)环境污染控制与预警。以支撑打好碧水、蓝天、净土污染攻坚战为目标,支持大气清洁低碳控制技术研究,重点针对煤基排污行业开发多元低热值煤高比例大容量混燃技术,针对非电行业开发烟气多污染物低成本超低排放技术;支持工业废水零排放与污水再生技术研究,重点开展煤基产业废水零排放技术研究,开展城镇污水的提质增效和再生利用技术研究;支持污染土壤治理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基于“采掘-洗选-炼焦-化产”等典型煤基主副产业链的污染土壤多方法治理技术及产品装备研发;支持污染防治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开展煤矸石就地消纳及煤化工废盐利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预警研究,形成流域多介质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能力。
(三)水资源优化配置及利用。以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黄河防灾减灾为目标,支持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重点研究流域生态系统演变规律;支持水沙调控与泥沙利用技术研究,创新多目标协同水沙调控方略与技术;支持引黄水和地下水联合调控技术,重点研究利用黄河水补给地下含水层和相应的水资源配置方法,探索引黄水入渗和回灌技术,增强忻州应对干旱和骤旱等气候变化挑战的能力;支持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包括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多源多网水资源协同配置、雨污协同高效利用、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深度净化与回用等关键技术;支持开展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技术示范,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
(四)产业绿色转型科技创新与示范。以传统优势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目标,支持传统优势产业的绿色、智能、高端化技术创新,重点突破煤、焦、冶、电、材等传统领域的技术绿色升级和装备智能化技术;支持战略新兴产业自主技术创新,优先在信息技术、大数据、半导体等产业上加强共性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的研发,支持中药饮片、创新中成药经典制剂等现代中药及医疗民生大健康方面的技术研发;支持产业转型科技战略研究,加快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型产业的研发攻关力度,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重塑产业竞争优势。
(五)流域特色高效现代农业发展。以构建忻州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充分利用沿黄流域地理自然特征,支持黄土高原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的构建与示范应用,重点开展旱地特色高效作物以及配套抗旱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支持建设有机旱作农业科研和生产试验区;支持对丘陵山区小型农机、新能源农机、农业智能机器人等特色农业专用机械的研发、引进、推广和智能化应用;支持优势林果资源高效生产、畜禽健康养殖与疫病综合防控、重要乡土树种草种种苗繁育以及造林绿化等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研发与推广应用;支持流域沿线小杂粮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支持小杂粮深加工技术研究及产品多样化研发,支持杂粮功能食品研发和生产技术开发。
四、保障措施
(一)创新组织实施机制。加强市级层面协调指导,建设多层次科技创新协调机制,搭建政行企校协作平台,协调跨部门、跨地区科研资料和成果共享,共同部署和布局科技创新的重大专项任务,统筹协同开展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进科技组织管理方式,征集有意愿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和骨干企业作为工程建设组织和依托单位,采取“揭榜挂帅”制度激发创新活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重大瓶颈,形成系统的解决方案。
(二)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在沿黄流域加快布局和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加强资源配置与开放合作,促进基础数据和研究成果等交流共享。围绕黄河流域重大科技创新任务,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突破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提升产业链创新水平。以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目标,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沿黄地区加快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创新联盟等建设,建设功能完备、结构清晰的市场化技术服务体系。
(三)加强多元投入。充分发挥财政科研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创新支持,激励企业增加科技研发经费支撑,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联动的科技稳定投入新机制。加大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的财政支持力度,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支持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一步改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方式,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权,扎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