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五项重点工作“百日攻坚”春季行动方案
为确保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年度重点工作强势开局、高效推进,按照省巩固衔接领导小组关于深入开展五项重点工作“百日攻坚”春季行动安排部署,根据《全省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五项重点工作“百日攻坚”春季行动方案》(晋巩固衔接办〔2023〕4号)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行动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市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决策部署,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状态,聚焦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加快项目开工建设、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全面排查、驻村真帮实扶政策宣传、深化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五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百日攻坚”春季行动,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推动全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再上新台阶。
二、具体任务
(一)抓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按照省级“一稳、两拓、两创、两提升”的思路和要求,结合忻州实际,聚焦就业帮扶,深化“市有园、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专人”的脱贫劳动力就业服务格局,进一步稳规模、强技能、提质量,全年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18万人以上,其中省外务工就业3.2万人以上。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任务:一是落实就业帮扶政策,2022年度脱贫劳动力省外、省内县外务工就业交通补贴、稳岗补助等应发尽发,3月底前全部发放到位。二是健全完善务工就业数据库,以村(易地搬迁安置区)为单位,组织动员乡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逐村逐户走访排查,精准掌握脱贫劳动力基本情况、技能培训意愿和务工就业情况,对务工就业信息每月调度,台账管理,动态跟踪,实时更新,4月底前健全完善村级信息台账、市县务工就业数据库。三是基本完成务工就业年度目标任务,4月底前,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人数达到16万人以上,其中省外务工人数达到2.8万人以上。
(二)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围绕项目入库、手续办结、项目开工、工程推进、资金支出等重点环节,集中力量开展项目大会战,确保项目库入库率、资金项目匹配率、项目开工率、资金支出率等指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2月底前,进一步完善2023年度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项目库,确保项目储备量达到上年度已实施项目的1.5倍,同时加快办理项目前期手续;3月底前,完成年度计划实施项目的立项、规划、土地、环评等前期手续办理;4月底前,县本级衔接资金预算全部落实,资金项目匹配率达到100%,计划实施项目全部开工建设,资金支出进度达到30%;5月底前,项目实施形成实质性进展,工程量达到40%以上。
(三)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全面排查。坚持“监测快、帮扶准、退出严”,对全市14个县(市、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所有行政村(包括居委会、社区等)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的全部农户开展全面排查,重点解决监测对象识别、帮扶、风险消除过程中存在的应纳未纳,帮扶措施不及时不精准,风险消除不规范等问题。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全部纳入监测范围,进一步精准施策,稳定消除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任务:一是排查监测对象应纳尽纳情况。以家庭人均纯收入7100元年度监测范围指导线为参考,全面排查农户实际生活状况,包括收入、“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刚性支出及就医、上学、就业、产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潜在风险。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全部及时纳入监测范围,做到应纳尽纳。二是排查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对所有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看是否及时制定帮扶计划、及时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是否已经确定帮扶责任人。对落实帮扶措施不及时不精准、帮扶效果不明显的,重新制定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三是排查风险稳定消除情况。对所有标注“风险消除”监测对象开展“回头看”,对风险消除不稳定的回退处理;对标注风险消除后又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的,按照识别认定程序重新纳入监测范围。
(四)驻村真帮实扶政策宣传。加大帮扶力度,持续做好“六化十到位”工作,强化责任落实、发现解决问题,加强政策宣传、推动政策落实,严格过程管理、提升帮扶实效,帮扶工作群众认可度达到98%以上。重点开展“五查五看”,一查身份,看符合不符合派驻要求。2月28日前,对县域内各级驻村干部身份进行一次大核查,商派出单位调阅并存档《干部基本信息审核认定表》复印件(企业参照),对机关事业单位中选派的非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企业选派的非正式工作人员的驻村干部,3月15日前全部按选派要求更换调整到位。二查档案,看党组织关系是否转入。县干部驻村工作领导小组要会同乡村两级全面核查驻村(乡镇、安置村/社区)干部中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情况,对未按要求转入的,2月20日前要全部转入。三查驻村,看是否按要求驻村开展工作。各级驻村(乡镇、安置村/社区)干部要严格落实每周“五天四夜”全脱产驻村要求。派出单位要保证驻村干部全脱产驻村帮扶,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四查计划,看是否结合村情制定年度帮扶计划。驻村(乡镇、安置村/社区)工作队长要根据帮扶工作要求,结合帮扶点实际和派出单位优势,科学制定年度帮扶工作计划,经单位党委(党组)会议研究审定,2月28日前以单位正式文件印发实施。五查落实,看政策宣传和工作落实成效是否明显。3月1日前,各县将编印的驻村帮扶政策“口袋书”,发至所有驻村干部。县驻村办每月要采取电话“快问快答”等方式,抽查并通报驻村干部掌握政策情况。3月7日前县级要为派驻驻村干部的村配齐大喇叭,驻村工作队每天要通过村大喇叭宣讲半小时涉农政策。3月15日前,县乡村振兴局要印制政策宣传画,组织驻村干部张贴到户、逐条解读,同时要做好台账管理。
(五)深化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在2022年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基础上,追加投入衔接补助资金,深化提升示范创建成效,将示范创建项目做成省级样板,创建全国标杆。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任务:一是在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方面,11个重点帮扶县,原则上每县选定1个创建成效显著,脱贫人口集中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瞄准农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持续打造提升。二是在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方面,定襄县、宁武县、五寨县3个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要围绕农业产业、数字“两个转型”和乡村治理数字化,持续推进乡村数字赋能,实现农业产业增效、农村群众增收、农户智享便利。三是在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方面,各县要以产业发展示范为引领,联农带农增收为导向,参照省级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创建指标,结合自身实际,着力培育打造1—3个特色产业帮扶基地。
三、推进措施
(一)创新理念优举措。把创新理念贯穿于五项重点工作“百日攻坚”春季行动的全过程、各领域,对照中央、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创新工作方法,敢于探索尝试,勇于破题蹚路,努力形成可推广、可借鉴、可复制的好经验、好做法,为推动全省五项重点工作“百日攻坚”春季行动高质量推进走出独具特色的“忻州路径”。
(二)强化调度提质效。运用领导小组会、重点工作推进会、现场会等会议,对全市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重点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及时调度。实行“日常工作月调度、重点工作周调度、飞行式调度”等制度,实时准确把握春季行动各项工作进展、存在问题、下步计划,及时总结阶段进展,分析瓶颈制约,研究工作措施,加强跟踪问效,提高工质效。
(三)强化督办重指导。充分发挥市委市政府乡村振兴督导组的督导作用,围绕春季行动各项工作到县督促指导,指出短板弱项,提出整改建议,切实解决具体问题、推进工作。对专项行动序时不达进度、工作成效不够高的县(市、区)进行专项督办,真正通过督办推动春季行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四)细化清单抓落实。围绕五项重点工作,分别制定工作清单台账,做到工作内容、推进举措、牵头领导、责任科站和完成时限“五个明确”,做到时间表清晰、路线图明确、任务书具体,不折不扣完成好各项工作,确保各项任务条条落地、件件落实、事事见效。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思想认识。各县(市、区)要把五项重点工作“百日攻坚”春季行动作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全市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任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要准确把握五项重点工作“百日攻坚”春季行动的目标、任务、重点,深化工作举措、细化目标任务、量化时序进度,强力推进五项重点工作“百日攻坚”春季行动取得实效。
(二)强化组织领导。市乡村振兴局成立五项重点“百日攻坚”春季行动领导小组,党组书记任组长,班子成员分别牵头,全局统筹组建专班、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相关科站领受任务,推进落实。各县要高度重视,强化部门协同,形成部门合力,组建五项重点工作专项工作组,制定方案、压实责任、加快推进,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各项攻坚目标任务。
(三)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衔接补助资金支持力度,协调各部门资源倾斜支持。特别是要落实示范创建项目的县配套资金,推动示范创建落地见效。用足用好相关政策,落实好加大力度促进脱贫人口增收政策措施。积极创新资金使用方式,探索建立“以奖代补”“以效定补”等激励机制,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针对难点堵点拿出超常举措,强化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要素支撑,保障工作成效。
(四)强化过程管控。综合运用调度推动、通报推动、案例推动等方式,推动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有力有序推进。市局将对专项行动开展半月调度、半月排队,每半月汇总一次各县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专项行动推进情况列为年度各县党委、政府及乡村振兴系统考核重要内容,作为衔接补助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对推进有力、成效显著的给予奖励,对序时进度不达标的相应核减。同时,梳理总结各县(市、区)在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中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形成合力攻坚的浓厚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